凯发一触即发的文化
妈妈包的饺子,总让孩儿馋。
这次是萝卜心 ,下回白菜叶。
妈妈的背弯弯 ,把那一张张的饺皮儿擀。
布满皱纹的手啊,擦着那额头的汗 。
每一筷子夹起的是妈妈的笑脸。
水饺,原名“娇耳”,是中国的古老传统面食之一,源于中原宛城,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饺子深受中国广大人民的喜爱,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每年春节必吃的年节食品,老人们还有句民谚:“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
多年以前的儿时,生活条件远不如现在,一盘有肉的菜,一只烧鸡,那绝对是大餐。那个时代,总感觉除了喝凉水,只要是能吃的那都是美味。不像现在美团上搜半天,纠结着到底吃什么的“世界难题”!
可是,即使是那个时候,也有一样自己严重拒绝的食物,那就是水饺!北方的传统,冬天开始的时候,水饺就尾随着来了,从此一个冬天,不离不弃。立冬饺子,冬至饺子,小年饺子,除夕饺子,春节饺子......饺子,饺子,我的天,我的胃,我纯纯的味蕾就这样被无情摧毁!就好像过年的开心被一顿顿的饺子冲成了冷水澡,那种透心凉啊,都不知道让胃如何反抗。那种不想看到,不想吃到,甚至不想提到饺子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以至于有时候都开始厌烦过年,即使有那么开心的鞭炮可以玩耍。
其实,回想起来,水饺在当时也算是大餐,面里包着各种大馅儿,各种菜、各种肉,多么丰盛。可再美味的东西,经不住这么强烈的猛攻。
后来,离开家乡,去求学,去寻找自己的青春,像脱缰的野马,终于不再有任何的约束,那种撒了欢的心和身,仿佛被枷锁捆绑了许久,终于得到解脱。在远方,陌生的食物在开始的岁月里,着实慰藉了沧桑的胃,那种新鲜感,仿佛在告诉自己,这才是生活嘛。
可能骨子里的北方血液,在游荡着杂样美食的时候,开始了慢慢的反抗,好像许久没有了家的讯息,开始了怀念。其实,并不是腻烦了美食,而是在求学的那个时代,学生的饭食真真的不叫美食,充其量就是塞满了胃部帮助腿部活动到教室不至于贫血倒下的熟透植物,简单点说就是胃部填充物!
一个学期胃部仿佛回到嗷嗷待哺的岁月,那种回家强烈的冲动,就差骑个自行车上高速了。假期来了,谁说留校我跟谁急。到了家,一声喊:妈,炒菜多放点肉。然后,一盘青菜炒肉,变成了肉吵青菜。老爸把菜扒拉一看:菜呢?全是肉啦?
第二天,妈妈有时间一个人在厨房,开始了大阵仗——饺子。这一次,一个水饺下肚,再也不是儿时那个恶梦,仿佛成了一种犒劳,在极度匮乏之后的犒劳!那种体验,比什么美食都来的过瘾。那个时候,一桌子山珍海味摆在我的面前,我都得先吃了饺子!
如今,我也工作了许久,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偶尔我也学着妈妈给我的老公、孩子包上一顿水饺。老公也禁不住的夸我一句美味。看着大人小孩开心的吃着就想起妈妈做的味道。所以,一有空闲,就把妈妈接过来,必须做上一顿水饺。
在商品玲琅满目的现代,仿佛街道上、人群中,再也不缺乏美食,但是,越来越少的是那种妈妈菜,其实,就是少了家的味道。
现在,每个小家庭,夫妻都有工作,很少有时间用一下那花了大价钱装修的厨房,在成就了外卖市场的现代社会,妈妈包的饺子,仿佛成了一种心灵的慰藉,吃在嘴里,让人安心,工作的不顺心、生活的琐碎事,都在那只馋虫胃的刺激下,显得一点都不重要了。此刻,最享受的就是安静的吃一口妈妈包的水饺。
妈妈包的饺子,总让孩儿馋。其实,馋的已经不再是胃,而是那颗长大了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