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平台

通过手机访问

凯发一触即发的文化

检修运营有限公司  2016-01-15   单良   10838次
字体:加大 减小

  不是佛家之人,难以解释为何水浒众好汉中,偏偏是行事鲁莽且杀性十足的鲁达最后修成正果,对于其为何能在听到潮信之后,就一笑顿悟,坐化成佛也是颇有困惑。思索多时,却也只能从“凡夫俗子”的角度略略探究鲁大师与佛家的种种因缘。

 

  鲁智深鲁达,曾任渭州经略府任提辖,因解救被郑屠欺凌的金氏父女而将郑屠打死,不得不流落他乡。却又因机缘巧合,被金氏父女搭救,进而结识了金翠莲的夫婿赵员外,并听其建议,由此上了五台山。种善缘,结善果,冥冥中自有天意,鲁达自此与佛结下不解之缘。
 
  作为鲁达出家的引荐人,赵员外与五台山之间的渊源颇深——“寺里有五七百僧人,为头智真长老,是我弟兄。我祖上曾舍钱在寺里,是本寺的施主檀越。”——但只凭这点长老智真怕是不会接收鲁达这样一个“形容鬼恶,貌相凶顽”且身负命案的莽夫大汉的,毕竟作为一寺的“为头”必要以佛寺安定为主。可智真偏偏排除种种非议,接收了鲁达,且赐名“智深”——与自己一个辈分,寺中众僧的最高级别——由此而知,智真长老对鲁达将来必成正果已了然于心。
 
  而鲁达为什么能接受上五台山出家做和尚,这点也挺有意思——若说是为了躲避官府的通缉,这个理由怕是单薄了些,以他那洒脱不羁的性格,若要他天天吃斋念佛恐怕难以接受。可鲁达偏偏接受了,而且还比较痛快——这说明鲁达本人对“佛”并不排斥,就算不知道和尚具体做些什么,可吃斋念经这些常识总该有的,为保命躲避命案而改变一个刚烈如火的人的习惯,怕是很难。因此,在自己尚无意识的情况下,鲁达的内心对佛还是有所向往的,这种无意识的“向往”,怕是只能用“佛缘”来解释了。
 
  当然,成为“鲁智深”后,鲁达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佛性”,甚至连一般的小和尚都不如。你说不念经坐禅也就罢了,居然还在佛殿后“出恭”,不但目无清规戒律,顽劣不堪,简直就是亵渎佛祖。更有甚者,呆的久了便“久静思动”,下山寻酒,回庙滋事,白白在佛家净地呆了四五个月,一点佛家弟子的样子都没有。而且就算认知到自己错误后,也是本性不改,没过多久,又是醉酒闹事。且这次更甚,不但打坏了山门下的金刚塑身,还戏耍小和尚,让其吃狗肉,如此真是肆无忌惮,让人只有摇头叹气的份儿。单纯看这些,这鲁达哪像是来躲官府追捕的?哪有半点“佛性”?哪会有什么“非凡正果”?整个儿一混世魔王!
 
  可有两点确实耐人寻味:作为一寺长老,智真为何屡次袒护鲁智深?而天不怕地不怕的鲁智深,为何在智真面前就没了脾气,智真说啥就是啥呢?
 
  先说智真长老,他在书中出现的并不多,且总是在鲁智深命运出现变数的时候:剃度、喝酒闹事、下山入林等等。而且这智真长老看似糊里糊涂的,说些神神秘秘的偈言,话里话外对鲁智深多加庇护,看似有意无意却又实实在在地点化着鲁智深。想来,智真长老才是真的佛法真义,知晓佛于心中,而非形式。他知晓鲁智深将来必成正果,也深知此人“时下凶顽,命中驳杂”,所以对他这些看似荒诞的行为通通容忍,或者说,他知道这是鲁智深“修行”的必经之路,所以任由他胡闹,并不时的给点建议,让他完成由人至“佛”的最终修行。而且,智真长老用的是自然“点”化的方式,当他第一次入定时,只说鲁智深是“上应天星”,自此便任由鲁智深自己去“悟”,去“修行”,并没有半点要求,对鲁智深种种不敬行为也持无视态度——当然实在是无法对众僧交代时,也要出面教训一下——可那也说不定正好是鲁智深修行转折需要点化的时刻。算起来,鲁智深在五台山呆了差不多八九个月,并没有得到智真长老传统意义上的“指点”,也应该没有听其讲佛法。而对于鲁智深命里的“劫数”,其将来会遇到的种种,智真长老也没有多言,也没有任何建议,只是通过了了偈言作了暗示,一切任由他自己去经历。这样说来,智真长老不但有大智慧,而且深知鲁智深与佛之间的缘分,对鲁智深的修行之路也是默认的。
 
  而鲁智深呢,看他做事鲁莽,实则心思缜密,且智慧超凡,率真洒脱,心地刚直,是真正嫉恶如仇的侠义英雄,接人待物粗中有细,却独独对智真长老的态度令人寻味儿。在五台山上,鲁智深对其他和尚粗鲁无礼,可一见到智真长老便就安分起来,就连醉酒大闹时,也能“看长老面”乖乖休息,这实在是难得。细细分析,这只能说明鲁智深对智真长老是心存敬畏的。或者说,智真长老在他的心中,是真正意义上代表着“佛”这个概念。从他第二次在五台山上醉酒大闹,对着金刚塑身大打出手可见,这些个代表“佛”的外化形象通通不在他的心里,且对寺里众多日日吃斋念经的和尚亦是不放在眼里——作为和尚,这种对“形式主义”无意识的不认同,也进一步说明了鲁智深对佛的理解之深,远高于他人,佛缘深厚。只是此时的鲁智深尚在混沌之中,并不知道自己已心向佛,更不知道自己还要经历种种劫难,才完成最终的修行。
 
  在智真长老的指点下,鲁智深离开了五台山,应验“命中驳杂”,也打也杀,初心不改,本性不移,最终顿悟,含笑坐佛,其所代表的佛家奥义,怕是常人无法洞穿的。
 
  从来肝胆向佛祖,不与世人鉴此心。
 
  想来,不是刻意的追求,反而更见本性,本性使然,因此,佛是佛,魔是魔。纵使鲁智深打杀无数,其扶弱除强的本性也是佛家慈悲的一种吧……
transfer prescription coupon coupon for cialis
prijs viagra apotheek viagra rezeptfrei forum
上一篇:三打祝家庄之“七宗罪”
下一篇:生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