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一触即发的文化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元日》把热闹欢快的年味刻画的淋漓尽致。春节,代表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风俗,也是记忆深处攒聚的浓浓情愫。而年味,意味着一种幸福,情感厚重,体现在归家的脚步匆匆、守候的心绪坚定,也是任时光荏苒却对新年保持的一种盛情。
小时候总盼着过年,那时的脑袋里,过年就等于从头到脚一身漂亮的新衣服,可以得意的跟小伙伴炫耀,比比谁的衣服更好看;过年也等于一盘盘彩色的糖果,一颗颗仔细的剥开,丢进嘴里,享受糖果慢慢的融化,感觉房间的空气里都弥漫出各种香甜,是我对幸福味道的最早诠释;过年还等于一串串噼里啪啦的鞭炮赤花,随着或清脆或沉闷的炸响,天空中亮光频闪,整个小城氤氲着喜庆氛围。那时候,一进腊月,妈妈就开始张罗着做枣山、搡年糕。看着妈妈巧手飞快的把和好的面团揉出形状,我在旁边帮着挑选大小相近的红枣,揉着、搓着,一堆相当规模的枣山和年糕就完成了,妈妈的蒸笼上,那白雾袅袅的水汽,伴随着浓郁的年味飘香了整个雪花飞扬的冬天。
年味,在很多人的记忆里,意味着大红的窗花、喜艳的对联、震天的爆竹、乐融融的全家福,是孩子们不菲的压岁钱,是主妇们的辛苦忙碌,是上班族的放松休闲,是流浪者的回归号角,是异地游子的泪光凝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今天,过年的味道,已不仅仅是每个小家庭的欢聚团圆,更是祖国大家庭的追梦畅想和文化延伸,欢庆祥和的氛围,尽数浓缩在一个个乙未羊年的“媒体热词”中,“节日反腐”、“异地团圆”、“网络红包”、“相亲潮”、“吐槽春晚”,这些文化厚重、意味深远的节日新词,无不彰显了国家对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心,人民对和谐盛世的期盼,百姓对新年俗的热情和家人对团圆的珍视和新的诠释。国家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年味也自然随之变得更加浓厚和贴心,每个人和每个家庭都在尽情地享受着乐此不疲的收获、乐业安居的祥和和乐在其中的甜蜜,感叹着一个又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年味”。
就是这样,无论怎样与世界的多元文化交流和接轨,无论有多少西方节日冲击和影响,春节依旧是我们心里分量最重的节日,欢乐、温馨、祥和、团圆更是我们心中永恒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