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一触即发的文化
我知道很多出生在内地的人从小就向往着大海,向往它的宽广,向往它的深邃,向往它的色彩,向往它安静时如轻摆罗裳的女子,向往它咆哮时如挥舞着大手的莽汉。
记得小时候,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真正的海,海浪轰然撞向了礁石,溅起一片白色的泡沫,落日的余晖照亮了沙滩,映出几个人的身影,远方传来轮渡的低鸣。那时的海,对我来说是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我急切地想沾上一些浪花,碰触它,体会我不曾有过的感受。那是童年的海,代表了一切美好,是磨灭不去的记忆。
我第一次长期居住在海边,是到青岛工作以后。对大海有着无限向往的我萌生了一个想法——看遍海的全部姿态。于是,一早一晚,一晴一阴,一雨一雪,甚至台风来临,我都会到海边去,只为一睹它的风采。那是年轻气盛的海,代表了气盛方钢,代表了一段经历。后来,看海的次数多了,当初那份激动、兴奋的心情也随之淡去,积淀在心中的印象就只剩下那一片宽广与深邃。
我确是不知这长空之下还有什么能比大海更加宽广,更能包容,站在沙滩上,面前的海宛如一位环抱了一切的长者,他敞开双臂,或低声细语,或慷慨陈词,述说的是大自然的壮丽,述说的是万物变迁、道法自然。那是一种呼唤,让你放开胸怀,让思想与涛声对话,海浪会将你心中的阴霾冲刷干净。于是,我眼中的海已再不是海,是一片境地,这里蕴含着自然大道,佛法禅机。
经曰:河沙妙德,总在心源,心不造作,自然清明。冯友兰大师将人生分为四种境界,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以自然境界存于世则无觉,以功利境界存于世则失德,能够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则是贤者和圣人了,在遵古重道遭人遗忘的今天,多数人摇摆于功利与道德的天平两侧,挣扎着度过一生。
人生只若行一次苦旅,坐一桩枯禅,我们也许做不到不苟私利,且为苍生那般伟大,却可以以海一般博大的胸怀面向世间,或是无悔的拼搏,或是洒脱的放手。尘世间有太多的事情不尽人意,过度的执念只会让自己身陷泥沼。当我们以博大的胸怀去面对一切的时候,才能体会到那种仿佛在一片宽广得望不到边际的海水里畅游的平静与祥和。
曾做过一个梦,梦里我是一只鱼,在宁静的海里畅游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