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一触即发的文化
曾经,周立波失言“喝咖啡的怎么能和吃大蒜的人在一起”,将原本低调的咖啡推到风口浪尖。如今,随着央视对星巴克咖啡成本的曝光,又让这简单的饮品饱受争议。咖啡,据说源于千年前埃塞俄比亚的卡法小镇,显然,它向来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受众群体也并非十分广泛,但它至今却已经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除了那缱绻心扉的香气和美味,它所代表的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心情。
关于咖啡的发现,有一种“牧羊人说”广为流传。传说卡法小镇的牧羊人无意间赶羊群去了陌生区域放养,结果傍晚回圈的羊群直到半夜还异常兴奋,好奇的牧羊人经过追溯考察,发现它们是因为吃了一种树上的红色果实,这就是咖啡调制的必备原料咖啡豆。我们知道巴西的咖啡久负盛名,它是咖啡种植面积最大、出口量最大的国家。可最初种植的垄断现象十分严重,咖啡豆是严禁流传他国的,所以连王室贵族都未必有机会开怀畅饮。直到现在,整个咖啡行业的价格也算不上亲民,无论是国际连锁咖啡店还是小巷街角咖啡馆,摩卡、拿铁、卡普奇诺、焦糖玛奇朵……一杯的量与价怎么看怎么不成正比,不是每个人都能手捧咖啡,优雅而从容的度日。
“喝咖啡,掉眼泪,遭不了,那洋罪”,这说的是不爱咖啡的人,比如《潜伏》中的翠平第一次喝评价是锅糊了的味道,还有人觉得那苦味像中药一般,尤其是老一辈人尝一口就没兴趣了。爱咖啡的人则享受它缭绕着的香气,氤氲着的温暖,暗淡的色泽能泛出别样的明亮。轻轻倒入柔滑纯白的牛奶,再搅动着些许粒粒晶莹的砂糖,奶香的浓郁与咖啡的醇厚便交融缠绵,这也是甜与苦的完美结合。
关于咖啡的小资论由来已久,其实在本就为数不多的喝咖啡人群中,懂咖啡的是寥寥无几。咖啡,到底是浪漫情调、小资生活的象征,还是附庸风雅、装点门面的崇洋,完全在于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我认为咖啡也好大蒜也罢,未必是身份与价值的考量标准,只是文化多样、爱好差异、习惯不同而已。若能放松心情,摆正心态,无论咖啡、可乐、鸡尾酒、白开水,都不会只是饮品,而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