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一触即发的文化
这条街上一直有一家水果店,好像这家店存在很久了。离水果店不远的十字路口,有一个水果摊。水果店的老板每天悠哉悠哉地坐在店里看着电视等待顾客上门,水果摊的摊主坐在遮阳伞下,靠着与人闲聊打发着时光。两处的水果种类都差不多,但是店里的生意总是相对好一些。
感悟:起初,人们总会愿意相信稍显专业的那一个。
我也总是到店里去买水果,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店里的水果看起来总是比摊子上的质量好一些。去 买苹果,店老板随手一指,我看到一些个大红润的苹果整齐地码在恒温柜里,店老板说,这个苹果好吃,12块钱一斤。比起它的绝佳味道和千里迢迢运来的运费,这个价格不算贵。可我只能接受3、4块钱一斤的苹果,当我转向那些对方在竹篓中的平民苹果时,老板还在为我的选择感到遗憾。之后,每次我去水果店老板都会向我推荐摆在恒温柜里的各式好看昂贵的水果,我一直很纳闷,我去过店里很多次,老板已经认识我,他一定已经了解我的消费水平,为什么还要向我推荐昂贵的水果?
感悟:销售不扰民,销售只给到顾客想要的即可。
我对这家水果店很有意见,这里水果的价格,都要比超市里贵一些。因为每次去超市都要购买其它的生活用品,再提上一袋水果,的确是负担太重了。我想,大概附近的居民和我的处境相似,再说附近几条街,也就这么一家水果店,所以,陆陆续续地,水果店里一直有顾客。每当葡萄、草莓等应季水果上市时,店里都会挂出招牌提醒顾客尽快购买,当然,价格总会比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稍高一些。
感悟:当销售者明白处境的优势时,会采取垄断的方式。
夏季,又一个水果旺季来临,老水果店的旁边新开了一家水果店,两家店只相距十米之遥。新店采取了各种促销方式,一直顾客盈门,这是老店多年以来都未曾出现的盛况。
感悟:正在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没有做好,只说明他的方法不对,并不能说明市场没有需求。
新店里水果的价格都很合理,有的甚至比超市的还要便宜。老板在门口摆了个收银台,这里真是个水果超级市场,顾客们随意挑选,明码标价,老板做两件事:整理水果和收钱。
感悟:真正赚钱的生意并不辛苦,只要把商品清晰地呈现在顾客眼前,顾客用不着别人来引导消费。
有一次我要做五谷豆浆,少一样黑豆。超市太远,不想去,想起老水果店里也卖干果,便去看一看。果然有黑豆,老板说他这里的黑豆比普通黑豆营养丰富,味道好。说着,他已经把豆子称好了。当然,因为这些黑豆与众不同,价格自然也与众不同。做出来的五谷豆浆味道怪怪的,我才仔细看了那些黑豆,其实那并不是黑豆,充其量只能说是黑色的豆子。这一次,我下决心再也不到这家店去买东西了。
去新店买核桃,买完核桃我问店主有没有夹核桃的钳子。憨憨的店主翻出来一把新钳子,我问多少钱一个。店主挠了很久的头皮说,这个刚进货带回来的,还没想好卖多少钱。后来,象征性地收了我两块钱。
感悟:即使商业社会也讲双赢思维,对别人越有利,则对自己越有利。
这样过了几个月,水果摊子消失了,老水果店也撑不下去了,挂出了“房租到期,亏本处理”的招牌。然而依然门前冷落。被其积威之所劫,不管老店的东西卖多少钱,我永远觉得他的商品不值这个价钱。亏本的招牌挂了一个月,又拿下去了,看来房租并没有到期。我还是去新店买水果,那里的价钱一直没有上涨也没有下降。再过几个月,老店彻底关门了,这次没有再挂出“房租到期,亏本处理”的招牌。
新店里增加了几个水果品种,品质很好,价格也适中。因为客源充足,老板一直忙忙碌碌的。
感悟:支持一个人事业起步的,往往是专业技能,而能支持他走到最后的,却是他的品格。只要肯学习,技能总能学得会,然而品格却难以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