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一触即发的文化
这真是个被用滥了的题目格式,恰是因为它符合太多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表达意图,话题永远只是个凭借,真正的交谈藉此直抵生命的深层体验。但这种对话歧路丛生,也许最终设问还是变成了疑问:当你谈奥运时,你到底在谈什么?
7月28日凌晨03:30,伦敦奥运会开幕前半小时,我被闹铃唤醒,坐在床上,我在夏夜的深处静静待了一会儿,清醒而平静。起身去客厅,做好一切准备。窗帘低垂,周遭是一片黑暗和安宁。这时,激动和兴奋的感觉,开始从心底泛上来。
这完全不同于08年那个狂热的夜晚,在体育场的人海中看北京奥运开幕式的场景。我今夜只是喃喃自语,没有宏大叙事,和伦敦也不怎么相关。奥运,所谓举世盛会,之于你的意义,终究还将以个体之躯承接或者摈弃。或许奥运可以作为你生命纪年的一种辅助,让你每四年获得一次来自飞逝时光的惊醒;或许奥运可以作为你日常庸碌的一种调剂,是“疲惫生活的英雄梦想”;也可能,奥运的意义在于,当你计算着时差熬夜看直播,为此拍案叫绝或者扼腕叹息时,终于得以感受到你与人们、与国家、乃至与世界在刹那间建立起了某种温暖舒畅的联系,这虚幻,也真实,同一切感受一样。
我所旁观的奥运,直播的生命的故事,其精彩胜过任何一种真人秀节目,着实好看。有传奇,有史诗,有悲剧,有喜剧。而这一切,都无外乎生命的寓言,更无外乎生活本身。在奥运赛场上,传奇是一个又一个奇迹,是极目仰望才能看到的高远天空的翱翔,是对肉身可能性边界最华丽的探寻;史诗则是一次又一次的跌宕,是辛苦遭逢起一经的徒步远征,是对生命韧性极限最悲壮的捶打;悲剧是错失,是无处呼救的命运的荒凉;喜剧是实现,是个体的坚持与命运的馈赠交汇刹那的光芒。
直播,又是如生活本身般不可预知不可逆转的现在进行时态,每一秒都是充满变数的未知,我愿看到聚光灯下的运动员们临对下一秒、临对随处迸射的密集潜伏的“偶然”之箭时,所表现出的勇气和控制力。能让世界看到自己,他们都有着不平凡的坚持,但是相对于其他世界瞩目的人物,他们更是普通人,是怀揣梦想、渴望成就、付诸努力却永远不能超越必然的局限和偶然的中伤的普通人,他们年轻,被要求着成长,他们要负载起注视的目光和内心的热望,二者的重量,或许你也明白,因为你我也曾或正是同他们一样。
奥运提供各种话题,好像石子击开水面,既展现石头的形态,又使人意识到水的存在。临水自照的话,还能看到一个动荡的自己。
奥运比赛提供奖牌和分数的结果,但不会提供伦理的定论。围绕奥运展现的种种生命形态,都可以有无限敞开的讨论。除了比赛本身,激烈赛事处境下人们真实而生动的表情更是看点。比赛有成败,表情无是非。失去金牌得到银牌,笑和哭没有哪个更好,但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这是他生命冰山浮出的一角。即使是在残酷的、偶然的、出乎意料、无可奈何的处境下,你仍然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选择如何自处,如何面对。奥运众生相,就是处境剧,就是叙事的呢喃,有一种“抱慰生命中惊慌时刻的力量”。看一看生命密集的悲喜,你获得一种陪伴,获得一种力量。2008年杜丽痛失首金,沉默四天之后,她迎来自己的回归与超越。我看到过她的泪水,也看懂了她的笑容。
2012年,同为射击选手,郭文珺是幸运的,她说第一枪打偏,就让自己一下子“清醒”了,“老实”了,浇灭的“卫冕”的热望,反而能够专注于比赛,守住每一枪,守住自己,也就守住的胜利。前两天看幽默的冯喆小胖的微博,在一条条段子之间,也夹着一句感喟,“期待是所有心痛的根源。”谁都有过被希望灼痛的经历。裴多菲说,希望是娼妓,对谁都蛊惑,又将人抛弃。但也无需绝望,“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看刘翔的110米栏,泪水,无端的泪水……不提了。
赛事频繁,英雄快速涌现又快速岑寂,但英雄会因为自己的故事而被不同的人铭记,你记住的是一道闪光照亮你的生命的那个英雄,那是你的英雄,也许就是未来的自己。
奥运是一种生动而真实的叙事,叙事是一种温暖而亲切的陪伴。奥运会结束了,我要说的不过是,感谢奥运,在我生命中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