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一触即发的文化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我们要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就要虚心。譬如一个碗,如果已经装得满满的,哪怕再有好吃的东西,像海参、鱼翅之类,也装不进去,如果碗是空的,就能装很多东西。装知识的碗,就要像神话中的“宝碗”一样,永远也装不满。
一九六二年三月四日
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
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雷锋日记节选
二月的日历翻过,学雷锋纪念日近在眼前。最近在网上看到有些地方发起续写雷锋日记的活动,让自己作为新时代的雷锋,以亲身所见所闻所感续写当年感人至深的雷锋日记。
在时代前进步伐加快的今天,更多像当年的雷锋那样的青年投身所在的岗位,有着独立的思想和坚强的意志力,用执着的行动和追求赋予“学习”、“向上”、“为人民服务”等主题新的意义。
我也提笔,以这些天所接触的鲁电检运人为线索,续写两段:
二零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3号机a级大修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半个多月,今天跟着师傅带着相机和纸笔进现场对汽机本调班进行实地跟踪采访。早上八点,就和班长陈泽利来到汽机10米,今天要在多次中心复测后吊出转子打磨叶片。
现场悬挂的一面“青年突击队”旗帜很引人注目。汽机本调班是创先争优先进班组之一,几名青年骨干在各项工作中奋勇争先,在多次大修中展现出了“能吃苦、能奉献、能攻坚”的青春风采。
低压缸负责人杨超在指挥吊转子工作。看着他现在镇定的表情和娴熟的号令,想起在阿塞拜疆tpp项目部看到的他的照片,那时他是赴阿塞参加tpp电厂7*300mw超临界机组增容改造项目汽机本体最年轻的技术人员。两年过去,昔日的锻炼和磨砺已经打下了扎实的根基,如今他已经成长为汽机本体最年轻的工作负责人。
几位老师傅对他赞赏有加。他们都说,杨超聪明好学、能干也肯干,很让人放心。
我在心里也暗暗佩服。想起有位前辈曾经跟我说过的话:“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处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特别是在年轻时。”
二零一二年二月二十五日
这几天气温又降,一点都没有春天将至的感觉。我裹紧大衣到办公室找资料,正好遇见张婷要去大修现场作后勤服务。
她是2011届硕士毕业生,最初分在运行管理部,后来借调到监审部工作。时常读到她的稿件,波澜不惊的文字中闪着灵动的向上的气息,一如她本人。
前几天听闻她报了会计辅导班,就问她:“白天工作中不少东西要学,晚上还去上课,你学得过来吗?”
她说:“我给自己制定了计划,每一阶段有每一阶段的任务目标,一点一点达标,就都学会了。”
今晚她又顶着风去上课了。
真高兴身边有这样一些勤奋好学的朋友,我被鼓舞着,日子也鲜活起来。
晚上临睡前,收到远方好友的短信,抱怨自己没有目标方向、看不到希望所在,我回复他:“想要放飞青春,需要有一段耐力助跑。”
共勉。